近日,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为一名心动过缓患者实施心室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广大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了更微创、更美观、更多样化的治疗新选择,更标志着医院在心脏起搏治疗领域迈入全新阶段。此次手术在姜堰区率先开展,充分彰显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实力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卓越服务能力。
病例简介:八旬患者受心率问题困扰,传统手术存顾虑
据患者詹先生的主管医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夏继辉介绍,年过八旬的詹先生近一个月来,频繁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为寻求专业治疗,詹先生入住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详细检查后发现,詹先生存在反复发作的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有快室率心房颤动,其最慢心率仅约 33 次/分,这也正是导致他头晕、乏力症状显著加重的关键原因。最终,詹先生被确诊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以改善心率问题,保障心脏正常功能。
然而,考虑到詹先生年事已高,平时体质一般,其家属在与医护团队沟通时,格外担心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可能带来的切口愈合困难等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一度陷入两难。
临床决策:多学科评估权衡,锁定无导线起搏方案
如何在有效解决患者心率缓慢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兼顾患者术后恢复与长期生存质量?这一问题成为心血管内科团队重点攻克的方向。针对詹先生的特殊病情与家属的顾虑,心血管内科团队从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康复预期等多维度综合考量,反复对比传统起搏器与心室无导线起搏器的治疗优势。最终,结合詹先生的个体情况,团队一致决定为其植入心室无导线起搏器,以实现 “微创治疗、安全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的治疗目标。
手术过程:多院协作高效操作,一小时完成精准植入

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技术指导下,夏继辉团队为詹先生实施手术,顺利完成心室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操作。术中,通过专业设备对起搏器功能进行严格测试,结果显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与起搏功能均处于良好状态。整个手术流程高效有序,用时不足 1 小时便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协作能力。
术后情况:微创优势凸显,未来治疗可实现 “全无导线”
术后,詹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心率缓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逐步回升。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杨琳介绍,此次为詹先生植入的心室无导线起搏器,具备独立实现心室起搏与感知的功能,且体积仅为传统起搏器的 1/10,彻底摆脱了传统起搏器对导线的依赖,也无需在患者体表留下手术切口与疤痕,是一种更为先进、隐蔽的起搏治疗方式。未来若患者病情需要升级为双腔或三腔起搏治疗,还可在此基础上搭配心房(左心室)无导线起搏器,真正实现 “全无导线” 的心脏起搏治疗,为患者提供更灵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次心室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是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更为区域内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医院将继续依托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保障群众心血管健康贡献更多力量。